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七絕,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深切關懷和同情。詩的全文如下
楊花落盡子規啼,聞道龍標過五溪。
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君直到夜郎西。
譯文為在楊花落完,子規啼鳴的時候,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,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。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,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。
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,以抒發感憤,寄托慰藉,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。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,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、凄楚;次句是對王昌齡“左遷”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,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;三、四兩句寄情于景,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。全詩選擇了楊花、子規、明月、風等意象,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,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,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,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。
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
在浩瀚的文學星空中,唐代詩人王昌齡的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如一顆璀璨的星辰,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手法,吸引著后人的目光。此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,更寄寓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。
“楊花落盡子規啼,聞道龍標過五溪。”詩人開篇即以景起興,描繪出一種哀傷而凄美的氛圍。楊花飄落,子規啼鳴,這是春天里最令人感傷的景象之一。而“聞道龍標過五溪”一句,則將這種哀傷推向了高潮。五溪之地,環境險惡,路途遙遠,友人王昌齡被貶至此,其遭遇可見一斑。
然而,詩人的哀傷并未止步于此。他通過“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直到夜郎西”這兩句,將真摯的情感寄托給了明月和風。明月高懸,照耀四方,詩人希望自己的憂愁能夠隨著明月傳達給遠方的友人。而“隨風直到夜郎西”則進一步以夸張的手法,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無盡的擔憂。
在這首詩中,王昌齡以景抒情,情景交融,使得詩人的情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。同時,他也通過描繪自然景色,賦予了詩歌更深刻的內涵。楊花、子規、明月、風等意象的運用,不僅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,也使得詩人的情感更加真摯動人。
此外,這首詩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。王昌齡通過自身的遭遇,深刻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難料。他借景抒懷,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對人生的感慨。而這種感慨并非消極的逃避,而是積極的面對和超越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能夠為友人帶來一絲慰藉,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堅韌和樂觀。
總的來說,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是一首情感深沉、意境悠遠的佳作。它以其真摯的情感、獨特的藝術手法和深刻的人生哲理,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。每當讀到這首詩時,我們都會被詩人那份對友情的深深眷戀和對人生的熱愛所打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