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禁止捕撈的魚類
十大禁止捕撈的魚類包括:
1. 中華鱘:又稱海龍、魚龍、火龍串等,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魚類,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。
2. 胭脂魚:又名粉紅魚,是硬骨魚類亞目胭脂魚科的魚類,體側扁,長可達60厘米,體重可達5千克,主要分布于長江和珠江水系。
3. 松江鱸:亦稱松江魚,是原產于上海松江的中小型淡水魚類,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營養豐富,被譽為“四大名魚”之一。
4. 黑魚:又稱烏魚、生魚等,是鱧科魚類的一種,肉質鮮美,營養豐富,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。
5. 河豚:又名河豚魚,是鲀科魚類的一種,肉質鮮美,但有毒,需要經過專業處理才能食用。
6. 銅魚:是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,是一種溫水性底棲魚類,主要分布于亞洲河流中。
7. 多鱗白甲魚:又名多鱗魚、白甲魚等,是一種冷水性底棲魚類,主要分布于云南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
8. 滇池金魚:又名鳳尾魚,是云南省昆明市的著名特產之一,因其在滇池中生活而得名。
9. 福州魚丸:是福建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,是用魚肉做成的丸子,口感細膩,味道鮮美。
10. 鏡泊湖魚:鏡泊湖位于中國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,是著名的漁場,盛產多種魚類,其中鏡泊湖鯉魚、鏡泊湖鯽魚等品種備受推崇。
此外,還有大麻哈魚(鮭魚)、秋刀魚、鱈魚、三文魚(大麻哈魚)、石斑魚、梭子魚、多春魚、鱸魚、黃顙魚以及羅非魚等也屬于禁止捕撈的魚類。這些魚類大多是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,或者數量稀少、生態脆弱,需要我們共同保護。
國家禁捕的魚類
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《關于實行長江重點水域常年禁漁制度的通告》,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,以及錢塘江、閩江、珠江口等水域,自2021年1月1日起,禁止所有捕撈作業。具體來說,包括刺網、圍網、拖網、敷網、掩罩等作業方式,以及使用鸕鶿、長刀、巨型電魚機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捕撈方法。
此外,農業農村部還宣布,從2022年1月1日起,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十年禁漁期制度。這意味著,在這十年期間,上述水域將全面禁止捕撈作業,以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及其生態平衡。
請注意,除了上述明確禁捕的魚類外,其他許多水生生物仍可在規定水域內合理捕撈,但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并確保不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。如需更多信息,建議查閱國家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的最新通告內容。